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216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方法与结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我国GPS大地控制网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结合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建立全国统一的“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意义,并介绍了整网平差中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最后平差结果及精度。  相似文献   
82.
自2002年9月14日至2004年9月28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对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雪的pH值和电导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本区域的主导山谷风风向NE和ENE密切相关。在春季,由于尘暴发生频率的增加,表层雪的pH值呈现较强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大值;在冬季,由于原生气溶胶向次生气溶胶的转化,pH值呈现较弱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小值。在后沉积过程中(2003年10月4日至2004年9月8日),雪坑中不同时期的pH值和电导率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淋溶过程。电导率的峰值P1进入粒雪冰的时间比与它相对应的大粒径(直径>10 μm)微粒的浓度峰值提前40天左右;在有的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峰值出现在污化层附近,与污化层的位置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污化层对可溶性离子的淋溶作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Ca2+是影响表层雪中pH值和电导率变化的最主要离子。  相似文献   
83.
南海西部夏季冷涡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健  洪洁莉  李丕学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45-1152
基于美国海军的空间分辨率为0.5°×0.5°月平均的GDEM(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ental Model )三维温盐资料,采用P Vector方法,计算了南海西部夏季冷涡及附近海域的三维环流,分析了此冷涡的水平结构和垂向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海西部夏季冷涡所占据的海域为一上升流区,对应的是低温区和气旋式环流,其温度场具有明显的垂向层化结构,冷涡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冷涡中心在上层靠近越南沿岸,在温跃层以下有离岸的趋势。此冷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5、6月份冷涡开始形成,其范围达到110.75°E,最大切向流速为8 cm/s;在7、8月份冷涡达到强盛,其范围向东扩展至112.50°E,冷涡中心也向东移至(110.50°E,13.25°N),最大切向流速增加为30 cm/s;在9、10月份冷涡开始衰减。  相似文献   
84.
陈凤云  杭远  康建林 《物探与化探》2006,30(3):250-253,257
研究了相干数据体的C3算法以及方差数据体算法,编制开发了利用相干和方差数据体技术进行地震资料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利用相干和方差数据体的时间切片和顺层切片来分析相邻道地震信号的相似性,进而探测小断层和分析地质构造。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解释可以看出,相干和方差数据体技术对断层解释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提高解释精度,缩短勘探周期。  相似文献   
85.
导线网在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加密测量中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观测值以及导线边长度不等的问题,平差时应当考虑边角观测值权的统一和不同观测边权的合理取定。本文结合某特大型桥梁加密控制测量的实际情况,对跨江导线网中边长相差较大等问题,采用Helmert方差估计方法分析平差过程中权的合理取定问题,明显地提高了平差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86.
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是一种根据验后信息重新定权来保证观测值权值合理的方法之一,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把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引入跨江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中,使观测数据的权值更加合理,平差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7.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热力影响机制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况雪源  张耀存 《气象学报》2006,64(5):564-575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急流位置季节变化不仅有明显的南北向移动,6—7月还存在东西方向的突变特征,同时急流轴在北进过程中具有东西向的不一致性,急流中心强度的变化超前于位置的南北移动。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追随急流中心移动的方法,探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的热力影响机制,发现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变化及位置移动与对流层中上层气温南北差异的分布结构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急流的季节演变是对辐射季节变化及由于东亚特殊的海陆分布和青藏高原大地形影响而造成纬向不均匀加热的响应。从各热量输送项与急流的关系来看,从冬半年到夏半年的增暖时段,急流中心南北温差减小,急流减弱北进;从夏半年到冬半年的降温时段,急流中心南北温差增大,急流加强南退。热量平流输送的经向差异是造成急流中心南北温差的主要原因,急流跟随热量平流输送最大经向梯度中心位置南北移动。非绝热加热对急流中心的东西移动有引导作用,青藏高原春夏季对对流层中上层强大的加热作用是导致6—7月急流中心位置西移突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8.
平流层臭氧纬向分布季节变化和行星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郑彬  陈月娟  施春华 《高原气象》2006,25(3):366-374
通过分析1992—2001年的HALOE卫星资料,给出了各纬度带平流层的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结构,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的特征,同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平流层行星波的结构及其与臭氧纬向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季节差异较大,在两半球的夏季平流层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较均匀,其它季节在中高纬的臭氧混合比高值区有一些扰动,并且随着纬度的增大其扰动加强,其中冬季它的扰动最强,这些都与平流层的行星波有相同的特点。对这两种资料进行波谱分析发现,在冬半球臭氧混合比在中高纬的纬向扰动有明显的1波信号,并且与位势高度的1波扰动有相同的位相,因此认为臭氧纬向扰动主要是由行星波引起的,并且在中高纬主要是1波的影响;而低纬地区由于不满足行星波上传的条件,所以臭氧纬向分布不受行星波的影响。分析行星波扰动对臭氧的输送作用也表明,行星波的扰动确实引起臭氧在经向上的输送,从而造成臭氧纬向分布的不对称,并且由于基本气流的输送作用,使得臭氧纬向扰动与行星波造成的原始扰动有一个位相差。  相似文献   
89.
90.
The apportionment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undertaken in Northern France during two sampling campaigns allow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atmospheric contribution of a heavy industrialized urban center on the particulate matter composition at a nearby rural si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components and trace elements sampled by bulk filtration have been determined on June–July 2000 and January–February 2001,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se two campaigns shows very well the importance of wind directions. The sources of 10 trace elements (Al, Ba, Cu, Fe, K, Mn, Pb, Sr, Ti and Zn) and 7 major components (Cl, NO3, SO42−, NH4+, Na, Mg and Ca) are better identified by studying their elemental contribution at each sampling site according to wind sectors. This kind of study shows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recorded at the urban sampling site are always higher than those observed at the rural site as well during the summer campaign (about + 35%) as during the winter campaign (+ 90%), because of the predominance of the W–NW wind sector, corresponding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urban and industrialized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